文学馆 >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> 第485章 暴涨的股价

第485章 暴涨的股价


第485章  暴涨的股价

        此话一出,当即引来许多人的附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说的对,跟国子监比起来,这京师同文馆的水平有点低,估计去的人也少,怪不得说没有功名也可以尝试一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,还是国子监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刚才还在夸耀去同文馆很好的商贾,顿时觉得这些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不等他反驳,就有人站了出来率先驳斥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南北国子监虽然好,但又不是人人有机会,人人都可以去。每年四百人的名额,还只能挑个布政司优秀的士子,哪有那么多机会,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京师同文馆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个商贾定睛一看,原来是一个头戴方巾,身穿襕衫,腰间系绦的年轻秀才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见一个秀才居然也支持去京师同文馆,立马不解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科举乃是正途,去京师同文馆学西洋文就可以考科举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那个秀才闻言摇摇头,对这些话不以为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呵呵,科举难考,我自认才疏学浅,不精通八股,考了两次也觉得无望了。这京师同文馆既然是陛下专门拨款修建,现在又专门嘱咐招人,我倒是想去试一试。说不定还是一个终南捷径,最差也有一技傍身可以混口饭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说得好,现在海贸大兴,这西洋话不仅朝廷可能用得着,海贸也用得着,现在大明商社不就在招募懂西洋话的人,我看这以后是差不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个商贾见秀才这般说,立马出言支持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饶是如此,还有些人不以为意。于是众人又是一番争论,等到好一会才缓缓平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报博士,你赶紧把大明日报读完,每次读这个都有争论。真的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还不如其他报纸读起来舒服有意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报博士见众人这般说,也是呵呵一笑,随即急不慢地抿了口茶,再次拿起报纸缓缓读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现在矿禁已开,西山煤场有诸多煤窑开业。但为了方便管理,顺天府发文凡是要开办煤窑的,必须先向顺天府提出申请,每座(煤窑)印发司照一张,并照章纳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西南大捷,京营振武军押送永宁奢家、水西安氏、水东宋氏等一番谋逆之徒下月二十日抵达京城,朝廷举行了献俘大典,陛下亲临午门,以示天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    大明日报的文章很快就读完了,众人也一边听一边议论,只不过最后都是政事,听多了也兴趣缺缺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报博士对这等现象早已习惯,见大明报纸说完以后众人觉得无趣。随即又拿出另一份报纸,其版式与大明日报不同,只不过名字不同,叫做京城日报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内容与大明日报相比就没有那么严肃,不谈政事,而是一些与京畿本地有关的招工或者商业信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顺天府发布榜文,招募民众前往辽南屯田,只要去者给地四十亩,免三年地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大明商社在前门大街开设西洋器物店,里面有从广东、澳门、南洋的佛朗机器物,如西洋钟,坤舆万国图,千里镜等物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西山煤场招募矿工,月酬一两银子,有意者可前往宛平县应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    这里面的各种商业信息,在场诸人也是神色各异,有些人已经听得不耐烦了,想要起身离去;也有些人则聚精会神听着里面的内容,里面的内容可都是商机,唯恐漏掉里面的信息。
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报博士说着说着突然停了下来,仿佛看到什么大新闻一般,众人见他不说话了,也纷纷望向他。

        报博士看了一会也很快反应过来,轻咳几声后,徐徐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下面是关于大明商社的一个重要新闻,里面写道说要敬告大明商社股东,天启元年大明商社收入已经厘清,现在按照协定,按照股份派发分红,请各位投资大明商社的股东,于二月一日前往甜井胡同领取分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此话一出,原本还有些沉闷的茶馆瞬间热闹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明商社在京城可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,背后不仅有皇帝投资,还有各种勋贵投资。

        并且当时还拿出七万两,以一百两为一股,共计七百股,让京城商贾投资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那个时候海禁刚刚废弛,许多商贾虽然感兴趣,但许多也只是观望不敢投,最后卖了半个月才卖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看大明商社的经营规模,不仅有海船、商队,还在京城各地不断置办产业,开设店铺,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那些没有投资的人估计要打断大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听说现在有人求购大明商社的股份,目前已经出价到五百两一股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就在此时,一个声音突然从人群中响起,瞬间把众人的兴趣提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去年年初一百两一股,现在五百两一股,这足足涨了五倍。去年如果花上一千两买上十股,现在倒手一卖,就可获利四千两银子,真的是暴利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有些人一听涨了这么高,就立刻开始盘算和后悔起来。后悔自己没有买,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商机。

    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“你这消息是去年的吧,这几日已经涨了,目前已经是七百两一股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刚才称赞京师同文馆的商贾闻言摇摇头,说出了一个更加惊人的价格。

        七百两,足足七倍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数字把让在场众人惊讶的说不出话来,现在看来这个大明商社也太过于暴利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在座各位或者各位的亲朋,如果谁有大明商社的股票卖,可以找我,我家老爷也七百两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就在这时,茶馆内一个身穿灰衣的中年人站了出来。很明显也想参与到大明商社中分一杯羹,就算七百两也可以接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呵呵,七百两,现在除非急用钱,不然谁也不会卖,为什么会加价这么高去买,用脑子想想就知道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商贾闻言呵呵一笑,他去年就买了股份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他是不想买的,但那个时候他生意上的朋友黄栋当时一个人买了三百股。

        心想他都买了这么多,肯定不会骗自己,于是就拿了两千两买了二十股,没想到当时的无心之举居然给自己带来这么高的利润,真的赚大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年大明商社去年的发展也看在眼里了,是日积月累的变好。

        黄栋也给他透露了点信息,去年大明商社赚了很多钱,所以这次分红应该不低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他为什么这么看好学习西洋话的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根据他所了解到的消息,大明商社以后还要去东洋日本,南洋爪哇吕宋,甚至还要去西洋做生意,到时候西洋话一定用得到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他还不信的,直到去年他听说皇帝派了钦差去西洋后,立马发现这个消息不是空穴来风。

        再结合其有皇帝入股参与,他逐渐意识到,大明商社的发展现在可能是刚刚开始,未来绝对可期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他买的这个股份,绝对会继续给他分红赚钱的。他也早打定主意,股份他定不会卖。如果还有条件要大量收购,以后这就是传家宝,一定要存着留给子孙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仅仅是茶馆内的人被这消息震惊,连整个京城都被震惊到了,一时间关于大明商社股份价格暴涨与分红的消息在京城四处传播,越说越离谱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紫禁城中的朱由校也早就知道了此事,不过这些小道消息他也只是笑笑了之,他更关心的是眼前这个大明商社的经营详细表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过完年,郑芝龙等人把大明商社的详细经营情况,撰写成册,已经递交到了他的面前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现在看着大明商社的经营情况,心中是既惊讶又惊喜,他的发展速度太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郑芝龙跟黄栋两个人通力合作,以一百万两为本金,经过一年的经营,现在已经拥有商铺二十一间,船队四支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拥有人员一千四百二十余人,其中船员是大头,拥有船只二十多艘,船员一千二来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朱由校看到这个不禁惊讶,这才一年,一年时间怎么会有这么多艘船,怎么会训练出这么多船员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郑芝龙也给出了答案,就是用钱砸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本金雄厚,再加上有皇家跟勋贵投资,在外人眼里,大明商社就是官商,皇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无论是开办店铺还是出海贸易,地方官府根本不敢得罪阻拦,还大开方便之门。郑芝龙就利用雄厚的本金在天津、登莱、南直隶甚至是广东福建一带重金购买船只,招募海员。

        别人给海员二两月酬,他就给二两半甚至三两,迅速找来许多人跟着他干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下来很快就购置齐备了船只和海员,他也马不停蹄地出海贸易,利用官商的身份,去辽东、朝鲜购置皮毛、药材,卖到京畿或者江南,广东。再从广东或者江南购置西洋物件、丝绸粮食运到京畿、辽东、朝鲜等地。

        由于皇商的身份,地方衙门胥吏都很给面子,再加上他给钱爽快,也讲信誉,因此许多商贾也愿意跟大明商社做生意,这一来一回让大明商社的利润暴增。

        仅仅花了一年的时间,就让本金翻了个翻,赚取的利润高达一百五十万,利润率高达150%。

        朱由校想到这里真的感叹自己捡到宝了,郑芝龙真的是个经商奇才。怪不得历史上他能够倚靠海贸赚取上千万两的收入,看来是确实有天赋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后只要没课,都是六千字更新,两章各三千字。


  https://www.bqwxg8.com/wenzhang/75369/75369385/123071169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wxg8.com。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qwxg8.com